| 欢迎您的访问
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通告 -> 通知公告 -> 正文

第二十一期三三论坛 “孔子难题”蠡测

发布日期:2017-09-27     点击量:

报告人:孙国柱

评议人:王心竹

主持人:费多益

 

时间:2017年9月28日(星期四)下午14:30--16:20

地点:昌平校区逸夫楼会议室(2038)

 

报告时间:14:30--15:10

评议时间:15:10--15:30

讨论环节:15:30--16:20

 

面向公众开放,欢迎参与!

 

   主办: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哲学所

 

内容简介:

在明代,欧阳德(字崇一)曾通过书信向王阳明请教了一个问题:“人情机诈百出,御之以不疑,往往为所欺。觉则自入于逆亿。夫逆诈,即诈也。亿不信,即非信也。为人欺,又非觉也。不逆不亿,而常先觉,其惟良知莹彻乎?然而出入毫忽之间,背觉合诈者多矣。”这一问题来源于《论语·宪问》“子曰:不逆诈,不亿不信。抑或先觉者,是贤乎!”从孔夫子的感叹、欧阳德的请教可以看出,“不逆诈,不亿不信”是人生不易达到的修养境界,与法治中的“无罪推定”有类似要求,背后蕴藏着人类交往过程中信任与怀疑的二重变奏,是一种普遍性困境,因此可称之为“孔子难题”。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为了解决“孔子难题”,贤人君子““不逆不亿而为人所欺者,尚亦不失为善”的道德坚守,令人赞叹,亦不免有些无奈;而普罗大众则逐渐形成了“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的绥靖处世策略,这当然不是一个理想的做法。

鉴古知今,继往开来,在学理上,围绕这一难题,我们还可以从信任与怀疑、圣人境界、他心知、经与权、道德金律、制度与伦理的关系等等层面展开加以讨论……至于讨论这样一个问题的实践意义,从大的方面来讲则是超越猜疑防范的消极博弈,打破互害相欺的魔咒,建立一个富有尊严、互信共生、轻松愉悦的文明和乐世界;从小的方面来讲,则是自己遇到路边摔倒的老人,是否有勇气伸出救助的双手。

 

报告人简介:

孙国柱,1986年生,江苏丰县人。哲学博士。现为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讲师。主要从事哲学、宗教学的教学科研工作。主讲课程:本科生《佛典导读》;研究生《宗教与文化》。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