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2024年4月20日下午,“薪火”本科生工作坊第七期“青春校园电影与文化重构视域下的现代爱情话语”在中国政法大学格物楼115顺利举行。本期工作坊由《近代中国女性、战争与革命》通识选修课主办,授课教师高翔宇老师指导召集,特邀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方兆力老师、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焦雨楠老师担任嘉宾参与活动。中国政法大学各院系本科生等二十余人参加本次活动。活动主题以讨论《盛夏未来》《我们的样子像极了爱情》《一闪一闪亮星星》三部电影为基础,以青春校园电影与文化重构视域下的现代爱情话语为索引,品读青春校园叙事,解构爱情话语嬗变。
【第一场:《盛夏未来》】
刑事司法学院刘雨涵同学进行第一场报告,她介绍了《盛夏未来》的具体情节,影片以一句谎言展开,陈辰与郑宇星开始产生交集。一个为父母感情破裂离婚而烦恼不已,一个被前女友分手而心有不甘。两个人在陈辰十八岁生日的时候做出了“说走就走”的决定——去海南参加MING的电音节。在现场,两人各自吐露心声,都学会了接受。陈辰学会了接受父母感情破裂,各自有了新生活;郑宇星接受了MING已经不喜欢他的事实。最后,陈辰如愿考上了理想大学,郑宇星也成为一名DJ。各自完成了成长的蜕变。
紧接着是与谈环节。民商经济法学院钱宇星同学指出《盛夏未来》打破了国产青春电影从现在到过去的缅怀式叙事,用现在—未来的视角,以谎言为线索,从谎言构建到最后真相的揭露,讲述男女主拥抱遗憾、直面真实生活与自我的成长历程,导演也用举重若轻的手法,淡化谎言与其带来的后果,在明暗交错的镜头里诠释了独属于Z世代的青春故事。
国际法学院陈睿怡同学以剧中的人物关系为切入点展开分析。男女主在剧情一开头的“恋爱”关系,可以视为一种“表演”之“表演”。从始至终,双方此种恋爱的外观行为,并不承载任何“恋爱”的爱情本质。然而这种表演关系在电音节后被彻底戳破,双方就此从这种关系扮演中脱离。面对双方关系的真实本质——也开始接受“喜欢的人不喜欢自己”这件事。在跟随男主前往电音节,确认了男主的心意之后,主动从角色中走出来,切断此种角色依赖的勇敢和成长。女主在告白那一刻,所争取的已经不再是得到男主积极的回应或者发展双方的恋爱关系使其转变为现实。女主从这一刻不再是“与男主恋爱关系”中的扮演者,而是真诚面对感情真相后,脱身而去的自由者。
国际法学院刘雨竹同学同样认为《盛夏未来》打破了传统校园青春片的叙事模式,以现实的手法展现了青春的错综情感和真实性。影片中,郑宇星对MING的暗恋引发了性别议题,但导演敏锐地淡化了这一问题,突出了情感的核心。尽管面对高考压力,主角们行为看似离经叛道,但电影通过创造一种特殊环境,勾勒了青春叛逆和追梦的可能性。特别是郑宇星在音乐节上亲吻陈辰的情节,引发了广泛争议,被解读为对青春冲动的象征。电影最终呈现了青春成长的挑战,教导我们接受现实,包括喜欢的人未必喜欢自己,梦想的未来可能遥不可及。与日本电影《今天也是招人嫌的便当》相似,两部影片都探索了主角从自我中心到成熟的转变,强调了叛逆青春和成熟人生观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在专家点评环节,方兆力老师从商业类型片的表达模式和电影评介两个角度抛出了更深层次的问题。方老师指出,青春片作为商业类型片,不可避免落入公式化表达的套路,爱情电影在叙事模式上侧重于设置悬念、吸引眼球。同时,方老师向同学们传授了电影评介的技巧,应当从电影内部逻辑,例如影片主题、话语建构和话语之外的世界进行评价。
焦雨楠老师重新审视了青春疼痛电影与清新纯真爱情电影不同的走向,引导同学们反思现代语境下正确的爱情观,同时推荐了两部能够引起共鸣、情感表达真挚的优秀电影。
【第二场:《我们的样子像极了爱情》】
民商经济法学院张玉晴同学围绕剧情梗概进行报告,从主人公从校园进入社会这两个阶段对影片故事展开讲述。来自小城的许一和高晓楠童年由于误会而留下遗憾, 后来两人在大学重逢,就此产生了跨越多年的羁绊。在相处中,彼此解开当年的心结,从冤家到挚交,从青涩学生到职场新人,相互陪伴,一起成长。
在国际经济法学院李彬彬同学看来,这部电影为爱情探寻了一个新的定义,不像往常的有情人终成眷属,更多的是一种长情的陪伴。男女主角都在相互陪伴之中找到了最后的自我,实现了自我的价值,虽有缺憾但足够美好。借用电影中木心的一句话:“青春真像一道道新鲜美味的佳肴,虽然也有差些的,但盘子总是好的。”青春虽不完美,但是美好,不管哪一种结局,都是一种珍贵的青春。
民商经济法学院刘子一同学从不同的角度讲述了对影片的理解:“电影《我们的样子像极了爱情》镜头细腻,叙事舒缓,内容较为平淡。我无法认可电影始终没能拿出任何合理的矛盾冲突来制造男女主角不能在一起的客观理由,却消费着‘朋友之上、恋人未满’的命题来吸引观众。比剧作更吸引我的是女主角的性格魅力。勇敢又坚定的高晓楠从始至终都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自己才是自己幸福的设计者。”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王天骅同学认为影片采用了平铺直叙的叙事手法,平白叙述男女主由童年初遇、长大重逢到步入社会一系列过程中情愫的纠结。在拍摄手法上,影片透过镜子或者玻璃去反映这两个人的关系。除此之外,王天骅同学对男主许一的形象进行剖析。他对女主显然是有爱的,在出租屋里和女主一起看阳光时,许一主动去亲吻女主,表明他内心认可与对方的爱情关系,但其对未来感到非常犹豫而不知如何前进。该人物形象契合刻板印象下的文艺青年,所谓追寻理想,实则在逃避现实。在影片结尾,许一身着伴娘服赶赴女主婚礼,此时女主已然对这段感情有了自己的判定,不再带着遗憾去走进下一个青春。但男主对这段关系,友情也好,爱情也罢,仍然怀揣着执念。
听完了同学们的观点,方兆力老师针对影片在人物心态变化的表达上进行阐述。该部影片导演想要表达恋爱中的心态变化,找寻人物行为逻辑,类比韩国电影中人物的矛盾心态。但影片叙事时间短,叙事空间有限,难以完整呈现人物心态。从传达与被传达者的角度来分析,影片的剧作表达手法并不清楚,观众需要的叙事逻辑也较欠缺。
高翔宇老师则从电影故事契合个人感受的角度出发,认为影片将个人的青春记忆带入荧幕,既有着接轨平凡生活的真实与亲切,也有着略高于生活的隐喻和思考。其中,女主在饭店豪迈喝酒的片段贴合地域特色,体现了湘女多情的特质。
【第三场:《一闪一闪亮星星》】
民商经济法学院蔡欣洋同学从三个部分对影片进行精彩的报告。首先是电影背景部分,她谈到了分帐剧衍生,从男主角的视角分析了整部剧情,同时将双向救赎的故事进行了总结;其次是剧情简介部分,对电影的时间线进行了绘制;最后引入了对校园、穿越、青春三个命题的探讨,尽管电影相较于电视剧在群像、校园和亲情上少了一些剧情线,但仍然给观众呈现了一个包含着青春、穿越的完整故事,同时电影彩蛋也弥补了闪星剧粉两年来的遗憾。
民商经济法学院王可蕾同学主要分享了剧版和影版在时空设定和剧情安排上的差异,以及差异带来的精巧设定。由于剧集版打底,影片将爱情故事处理为一系列瞬间的组合。这种处理方式使得完整的影像可以被拆分为更短暂、更高效的片段,更容易引发观众的讨论与共鸣。当青春爱情片成为现实生活中亲密关系的替代,充当了爱情的“替身”,观众可以在银幕上体验毫无瑕疵的爱情时,既能获得情感满足,又无需承担可能的风险。
商学院李静怡同学从双向暗恋的角度分析了电影,对于电影中不同视角的叙述进行了深入分享。“这部电影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就是,看了前半部分以为它描绘的爱情是单向的,但实际上它是一场双向穿越、双向守护与双向暗恋。”林北星面对张万森的执着暗恋不是无动于衷,他们彼此都在为对方努力,却又不得不默默隐藏。那些表面上的迟疑、闪躲、逃避、放手、拒绝,背后其实隐藏着同样澎湃热烈的爱意与深情。如果说剧版讲述的是女主角林北星通过穿越时空的经历,最终懂得了“释然与放下”,那么电影版则传递了男女主角在穿越时空的过程中彼此救赎、共同成长,一次次在这份无声的爱意的交织轮回中践行着爱的誓言。
商学院王赟喆同学结合剧情,着重探讨张万森作为一个有着独立人格的人,在仅仅与林北星有着童年友情的前提下,是什么样的动机推动着他执着地拯救林北星,张万森对林北星的爱是怎么来的?爱可以成为一个人放弃自己的生活与前途甚至是生命的原因吗?在经过分析后,王赟喆同学认为也许有这种可能,高尚的爱或许可以没有理由。
最后,方兆力老师结合相关影片做出探讨。她认为电影需要追求情感的连续性,而本影片没有做到这一点。同时,电影的精神内核应由观众自身解读探索,而非直接展露出来。在本片中,编剧过度追求爱情奇观,在爱情奇观上升的同时,爱情精神便会欠缺。因此,太过追求爱情奇观会导致爱情精神的缺乏。
【结语】
活动接近尾声时,方兆力老师肯定了同学们活跃的思维与认真的态度,认为电影制作者可能会忽略青春少男少女在成长中的情感变化,此次工作坊活动为电影制作者开辟了评说者的视角,有助于同学们从电影中反观自我,思考如何在青春中成为最好的自己。
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本期“薪火”本科生工作坊第七期“青春校园电影与文化重构视域下的现代爱情话语”活动圆满落幕。
(文、图/张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