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北京地区高校一流本科与教材建设研讨会召开
时间:2019-11-06 16:28:32  来源:   点击:

   为打造优质、特色、共享的北京高校优质课程体系,北京市教委高教处与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服装学院于112日联合在北服举办了这次研讨会。

会议由市教委高教处刘霄处长主持,北服校长贾荣林及高教社副总编辑林金安分别致辞。教育部高教司二级巡视员李静解读了“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20198号),在京高校参会的百余位教师和教务人员认真倾听并记录,该文件刚刚发布,各高校都非常关注。

中国传媒大学的丁俊杰校长是大会主题报告人之一,他的主题发言是:‘哲学社会科学教材建设’,由于时间关系,他省去了其作为马工程首席专家的《广告学概论》重点教材的编写体会发言,重点介绍了他对哲学社科类教材一些思考和建议。他的发言概括起来就是以下几点:1.教材建设是教学活动的基础性工程。2.教材还是教科书?问题的背后意味着对事物本质的把握与判断。3.教材不能被专著替代,不能混淆两者之间的差异。4.教材建设不只是教科书编写者的事情。5.教材建设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部“作品”。6.任何教材都应当具备多元审视角度。7.教材编写应该有明确的价值取向与逻辑起点。8.教材的内容不是立足于原创,而是着力于选择,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9.教材建设必须适应个性化学习时代的到来。10.教材的个性化必须建立在符合教材规律的基础上呈现。

上述独到而深刻的见解得到与会人员的热烈响应和认同,习近平总书记及国家教材委员会主任刘向东,都提到教材是国家事权,将教材建设提升到国家战略、国家意志的高度,这在中国教育史上还是第一次。如此高的定位决定了教材或教科书的编写者,必须要有一定的门槛或资质要求,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承担这一重要的历史责任。

教材编写应该有明确的价值取向与逻辑起点,“政治”解决的是教材建设的大方向问题。学问再多,没有方向,等于无用。(毛泽东语)从政治视角审视教材建设,不是简单地将教材内容政治化,它体现的是一种现实关怀,彰显的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社会、人民、国家和民族的责任;同时是对非理性逻辑、负能量因素等现象的纠偏。从这个方面来讲,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材建设之路任重而道远。

版权所有©2013 中国政法大学教务处
海淀校区: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25号  邮编:100088    昌平校区: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27号  邮编:102249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