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检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法大人物  >  正文

校园音乐群像:与乐相伴,共奏青春之歌

来源:校报编辑部  记者 郑美君 通讯员 廉静雯 实习通讯员 王怡然 叶芷璇 郑嘉宜 张蕊   6-6   阅读:
T AAA

幕起幕落光阴流转,法大礼堂里精彩的演出点亮了平凡的日子:不同音色的乐器在指尖下苏醒,美妙的管弦乐消除了生活的疲乏;拨动琴弦聆听鼓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使新的灵感迸发;高音明亮低音宽厚,和谐的人声带来治愈的力量;吉他奏响低声吟唱,乐队合奏让焦虑迷茫的思绪清空:日常的午后听广播悠扬,盛会背后是无数次的排练……原来,在那些难以察觉的片刻中,我们已经在音乐里得到了生活阵痛的一剂良药;原来,艺术早已成为这浪漫夏日的最佳注脚。

乐是音乐之“乐”,也是快乐之“乐”。法大校园音乐风格众多、形式多变,但不变的是:在这个校园里,我们永远都被音乐打动着。

管弦乐团:众声成乐,聚乐成章

在指挥的示意下,音乐奏起。弦乐器奏响主旋律,木管、铜管点缀其中,音乐更富情调;打击乐器一下又一下的鼓点,使得乐曲气势更为磅礴震撼。乐器之间默契的合作汇成了一股和谐的音乐洪流。

这就是管弦乐团,由2006年成立的管乐团与弦乐团合并而成,并于2008年正式更名为管弦乐团。如今乐团有四五十名成员,声部组成较为完备,配置齐全。

学活琴房见证着他们的刻苦训练,见证着他们指尖流淌着的名为“合作”的交响曲。团长晏崇智表示,弦乐器把控好主要的旋律,管乐器谨记时机、汇入其中,让乐曲更为出彩,打击乐器加强节奏感,有时也会有钢琴声部的加入。各位成员严肃对待,相互配合,珍惜每一分每一秒的训练时间,只为呈现最完美的效果。

崇智来说,团队“齐心协力”演奏作品这一点更让他动容。“这是我和朋友一起完成的作品,对我来说就是世界上最完美、最美妙的声音。”他骄傲地说道。一个人的出众不能组成交响乐,只有每个人的精心配合才能演奏和谐的乐曲。音乐固然震撼,但它的背后,每个独特的人,相互协作,齐心协力,以小我入大我,奏响人类协作的乐章,更令人感动。

管弦乐团的脚步并没有就此停下。这个学期末,他们还举办了专场演出,以独奏曲、合奏等多种形式,为听众带来了一场极佳的视听盛宴。未来,同学们会继续这一场音乐之旅,于军都山下,用“合作”的音符与更多音乐同好同频共振、牵动心绪!

民乐团:千载余韵,丝竹悠扬

不同音色的乐器在指尖下苏醒,古筝的清脆、琵琶的悠扬、二胡的婉转、笛子的悠远,仿佛一场场音符的对话。每一个乐句背后是千百次的练习,每一个旋律的起伏都承载着他们的苦心孤诣———这就是舞台上的民乐团,精彩鲜活,昂扬热烈。

中国民乐博大精深,其美丽来自于中国悠久深厚的传统文化,它高级但不应该高冷。民乐团的同学们希望进一步推广民乐,让更多人感受到其中的快乐,让民乐广聚人气、曲高和众。

民乐团则不仅限于民乐本身。要说合奏与独奏有何不同之处?独奏更加考验个人技巧,在日复一日的训练中步步精进;而合奏则更加考验配合,成员们要考虑何种乐器的音色更适合当下乐曲的情绪,何种乐器在哪个节拍出场更契合。在一次次的排练中,成员们的配合更加默契,铮铮乐声中飞扬的是乐团人的才情与心血。

他们在音乐中找到了共鸣。乐团不仅汇聚了“学琴十几年”的高手,还包容了各种水平的音乐爱好者。有人四岁学琴,在朝朝暮暮的勤学苦练中领悟民乐的魅力;也有人初学音乐,在手把手的带领与帮助下进入民乐的大门,从此开辟一片新天地。古筝、琵琶等弦乐器的演奏者需要一定基础,而对于吹管类、打击乐类乐器,乐团欢迎有一颗热爱之心的零基础成员进团学习。这种差异化的要求使民乐团能吸纳更多热爱音乐的人才。

在这个大家庭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那个四岁学琴的孩子,如今已在各大舞台上崭露头角。而那个初学音乐的成员,在老师和团友的悉心指导下,也逐渐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演奏者。每一个成员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传承着民乐的精髓,正是这份热爱,驱使他们不断前行,不断追寻民乐之美。

最重要的是,民乐团不仅是民乐团,他们不仅学会了演奏,更学会了如何在音乐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如何在团队中互相支持,如何在繁忙的学业之余找到心灵的慰藉……民乐团,这个充满温暖和欢笑的地方,将永远是他们温暖的港湾。

合唱团:以声相聚,合而为一

法大合唱团刚刚结束了“Attention!———列车即将到站,开启音乐之旅”主题的专场演出,表演曲目包括《来自外公的一封信》《那天一个冲动我加入合唱团》和《Try7everything》等。本次专场的构想别有趣味,以一辆音乐列车为线索,通过为每个车厢设置不同主题来串联整场曲目,在这趟音乐的列车上,主人公也踏上了寻找真我的人生旅途。从青年人的视角出发,他们希望用音乐表达对万物及自我的洞察与关照,并传递音乐的力量。

除了自己的专场,合唱团也积极参与到校园内的各类活动中:校友会、朗诵会、Rong聚法大、校园广播歌手大赛.....哪里有音乐,哪里就有合唱团成员们的身影。“通过歌声交流和联结”,这正是团长夏雪儿选择加入合唱团的原因。唱歌的时候,借助音乐表达自己的心情,于是感到自由;而和大家一起唱歌的时候,音乐使他们成为一个整体,会感到温暖。

在这里,大家“以声相聚,合而为一”,综合曲目风格和难易进行选曲,考虑音准、视唱和气息等来选人,再通过一次次排练,用更美妙的声音唱出更动听的旋律。正是在磨合中,他们有了归属感。“合唱团是一个因为音乐相聚的集体,更是一个温暖的家”,希望大家都能既欣赏身边的音乐,也聆听自己的内心,“在家人、好友与伙伴的陪伴、鼓励和爱中,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

木头人音乐社:热爱为友,恣意徜徉

音符如水,在技巧与情感的交汇之处,时而涓涓如泉,时而宽广如瀑。木头人音乐社,就是由一个个热爱音乐的“小木头人”组成的温馨大家庭,用音乐为法大学子的生活增添色彩。

木头人音乐社在2014年由唐畅和一群喜欢吉他、指弹和民谣的朋友创立,起名为“木头人吉他社”。后来,随着一轮又一轮的招新,精通西洋乐器和民族乐器的同学们也被吸纳进社团,木头人成为全面的音乐爱好者聚集地,正式更名为“木头人音乐社”。

“最强烈的感受就是感动于大家对音乐的热爱”“木头人的日常就是大家在一起自由地玩音乐,自由地融合”,木头人音乐社前任负责人王景辰同学这样说。因为热爱,一群年龄相仿的音乐人相遇在一起,用音符交流碰撞,释放着青春的激情与灵感。

转眼间,木头人迎来了十岁生日。十年间,木头人坚守着音乐初心,滚烫着每一位成员的血液,届届相传。5月19日,“123木头人”十周年草地音乐节完满结束,“希望给大家带来更专业的设备、更多样的音乐和更完美的表演……”。他们不仅希望自己能感受音乐带来的充实,更希望用自己的热爱、付出与坚持给大家带来积极的心理力量。

王景辰同学在描绘木头人的未来时,向往憧憬和高昂热情仿佛要从声音中溢出来:更精细的组织架构、更出圈的表演机会、更多元的音色风格……热爱这种炽热而绵长的情绪,让他们全身心地高标准严要求地追求音乐的极致。各位老朋友和新朋友们,若是熟悉的节奏,便跟随、起舞、忘乎所以;若是新鲜的相逢,便迎接一场未知和期许。苍苍军都山下,愿我们和木头人音乐社,音乐为媒,相约一日,不聚不散!

广播台:幕后光影,音乐桥梁

校园广播中一首首抚平心绪的歌,延续着校园广播人的情愫;校园广播歌手大赛的火热,寄托着校园音乐人的青春与梦想。

5月19日,第二十五届校园广播歌手大赛决赛圆满举办,作为我校备受关注的校园音乐赛事,自1999年举办首届以来,至今已成功举办25届。在这里,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学生们汇聚一堂,用音乐搭建起友谊的桥梁,用歌声传递着青春的力量。广播台作为校园歌手大赛等活动的主办方,致力于为每一位碌碌奔波的学生提供小憩的港口,为每一位热爱音乐的学生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

主办音乐类活动的过程,是一项繁琐且充满挑战的工作。从策划到执行,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精心打磨。比赛流程设置、选手选拔、宣传方案、场地布置每个环节都完美无误才能顺利衔接。

比赛当天,他们更是忙得不可开交。既要负责现场秩序的维护,确保比赛能够有序进行;又要随时关注选手的状态,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在比赛过程中,他们还要不断地调整方案,应对各种突发情况,确保比赛的顺利进行。

他们不仅是幕后英雄,也是台前新星;是音乐盛宴的见证者,更是音乐与青春交织故事的讲述人。灯光璀璨,舞台上的歌手们用歌声诉说着他们的故事,主持人便成为了连接观众与音乐的桥梁。他们或许并不耀眼,但每一次的串场词,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在为这场音乐盛宴增添色彩。

观众们的热情和支持也是最为感动的瞬间之一。每当选手们演唱完毕,观众们的掌声和欢呼声总是此起彼伏,这是对台前幕后所有人最大的肯定。

广播台对未来有着更多期待。他们希望通过更多新颖的形式,让更多人参与到校园音乐活动中来。无论是校园广播台的日常点歌分享,还是歌手大赛现场演出的视听盛宴,都希望能为法大师生带来更多的音乐体验。

在未来的日子里,校园广播歌手大赛与音乐人将继续携手前行,为校园音乐的推广贡献自己的力量。也让我们共同期待,有更多的音乐故事在校园中上演,让青春的旋律永远回响在耳畔。

在这些校园音乐人的努力下,法大的校园里充满了音乐的活力和温暖,每一个音符都饱含着学生们的热爱与坚持。音乐成为了连接每一个人心灵的桥梁,传递着爱与力量。在这片充满可能性的艺术旷野中,学生们不仅找到了音乐的乐趣,更找到了共同成长的力量和珍贵的友谊。未来,他们将继续奏响属于他们的美妙乐章,让法大的校园在音乐的陪伴下更加绚丽多彩。

原文载于校报第761期(总第1167期)

https://newspaper.cupl.edu.cn/index/index/index/release_id/657/paper_id/2969.html

编辑 张倩倩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 图片新闻 |
| 最近更新 |
| 热点新闻 |
| 法大微信 |
扫一扫,知道更多
| 微博 |

手机版 | mobile phone version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 网络工作室负责维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电子信箱:news@cupl.edu.cn


新闻网手机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