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学术资讯
美育教育论坛第九期暨法大美育论坛——“奇趣与闲情:晚明的物恋物趣与生活美学”成功举办
作者:  发布时间:2024-11-26  浏览次数:

2024年11月25日下午,我校美育教育论坛第9期暨法大美育论坛第26期《奇趣与闲情:晚明的物恋物趣与生活美学》讲座在海淀校区顺利举办。该活动由我校教师发展中心主办,人文学院艺术教研室承办,同时也是中国政法大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子项目“书画艺术”的活动之一,旨在深化美育教育内涵,弘扬中国传统书画艺术。本次讲座吸引了各学院各专业的多名师生以及传统艺术文化爱好者的积极参与,一起了解晚明的书画艺术和生活美学。

图1 参与讲座的主讲人、主持人以及爱好传统艺术文化的师生

主讲人许珂老师是香港中文大学艺术史博士,北京大学艺术学理论博士后,现为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讲师。讲座由人文学院艺术教研室副主任姚灵老师主持。

许珂老师首先引出晚明时期关于物恋物趣与生活美学的主题,与之相关的两个线索分别是“奇趣”与“闲情”。接着,许珂老师讲到了晚明面临着社会变局的时代背景,因商人阶层的崛起,文人名士面对商人阶层的附庸风雅带来的挑战和威胁,也开始做出审美活动的转变,开始追求心灵的解放,将生活艺术化、审美化。

许珂老师提到“玩物”,即对所谓无用之物和身外之物的留恋与沉迷是晚明的一种风尚,从先前的“玩物丧志”发展成“玩物得趣”,明代的文人精英为“玩物”正名,认为其使人“指掌而意悟,目击而道存”,使“玩物”成为社会主流。

图2 许珂老师讲述晚明时期的瓶花清供

许珂老师讲到晚明时期的瓶花清供——插花瓶器的选择、花木与花器的组合都是经过精心的布置,体现出其中的参差感和丰富感。如陈洪绶的《隐居十六观》丰富了瓶花清供的表现形式,在其中注入了文士的知识、品味与情感,展示了晚明时期文人细腻的艺术感受。画中花木的鲜活生意与古物所体现的时间的斑驳痕迹表现了画家对于人间草木的浓烈情感、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于时序轮转、生命精神的敏锐体察。

许珂老师还讲到赏石风尚,明清时期也出现了很多收藏和专门为石头作画的名士画家,赏石文化风靡当世。如晚明时期的画家吴彬,其所作的《十面灵璧图》,从十个角度来画一块奇石,许老师通过讲解该画中石头的不同角度、石头自身的纹理特征、作画的线条技法,让听众们了解到其中的奇特之处。

许老师以吴彬的“奇幻山水”和陈洪绶的“高古奇骇”为例,讲解了晚明“尚奇”、“尚丑”、求新、求异的风格体现在当时的各类作品中,并与听众们一起探讨艺术中的审美现象。

最后,许珂老师与在场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深化丰富了此次讲座的主题内容。此次讲座的成功举办,为爱好传统艺术文化的师生搭建了学习交流平台,也促进了我校美育教育的发展,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课堂中得到传承和发扬,并有利于提高广大师生的人文素养。


文字:李心源

图片:李心源


上一条:活动预告丨名家论坛:逻辑学、法学...     下一条:深秋访故居,共话法治情 ——沈厚铎...

分享到:

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 © 版权所有
学院路校区: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25号 邮编 100088

昌平校区: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27号 邮编 102249

 

电脑版   |   手机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