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法文化史

张浩军

 

 

个人简介

张浩军,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2008),德国科隆大学胡塞尔档案馆访问学者(2014.8-2015.8),美国天主教大学哲学院、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访问学者(2011.4-2012.4),现任中国政法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人文学院副院长兼哲学系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现象学、现象学与分析哲学的比较研究、法权现象学,在Husserl Studies、《哲学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译文20余篇,出版专著1部、译著1部,主持国家和省部级项目4项,先后入选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中国政法大学钱端升青年学者和钱端升学者,兼任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理事、中国现象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等。曾获“中国政法大学教学特别奖”、“中国政法大学校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等荣誉称号。

 

主讲研究生课程

哲学方法论、近现代西方哲学专题研究、现象学专题研究、胡塞尔哲学

 

代表性成果

专著

《从形式逻辑到先验逻辑——胡塞尔逻辑学思想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译著

艾迪特·施泰因:《论移情问题》,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

论文

1. “Descartes and Husserl on ‘clear and distinct’”, Husserl Studies (A&HCI, SCOPUS), April 2019, Volume 35, Issue 1, pp. 51–72, Springer.

2. 《主体间性与构造:论舒茨对胡塞尔的批评》,载《哲学研究》2018年第3期。

3.《舒茨社会世界现象学视域中的他人问题》,载《学术研究》2018年第5期。

4. 《精神科学的奠基之路:从描述心理学到生活世界现象学》,载《哲学动态》2018年第7期。

5.《论胡塞尔的形式本体论》,载《学术研究》2016年第8期。

6.《同感与道德》,载《哲学动态》2016年第6期。

7.《论勒维纳斯的他者理论》,载《世界哲学》2015年第3期。

8.《施泰因论移情的本质》,载《世界哲学》2013年第2期。

9. 《现象学与分析哲学的对话——论胡塞尔的“Noema”概念》,载《哲学研究》2010年第12期。

10.《Transzendental:“先验的“抑或”超越论的“?——基于康德与胡塞尔的思考》,载《哲学动态》2010年第11期。

科研项目

1.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现象学与分析哲学比较研究”(2017-2020),项目编号:17BZX085

2.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现象学语境中的移情”(2013-2016),项目编号:13ZXB002

3. 北京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意向性——现象学与分析哲学的比较研究”(2013-2016),项目编号:YETP1017

4.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胡塞尔先验逻辑学思想研究”(2010-2013),项目编号:10CZX033

 

返回列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