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推荐 > 优秀刑司人 > 正文

专题推荐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程子璇

发布日期:2019-03-27  来源:   点击量:
 

3C5C9







程子璇

全部课程平均分:90.12

GPA:4.75

三年必修课成绩排名学院第一名

保送至复旦大学法学院


暖阳朗照下,看红墙青瓦,听歌舞蹁跹,

与她同赏文化韵律;

鼎沸人声中,寻飞扬神采,享掌声不绝,

与她共品登台果实;

萧瑟冬风里,忆拼搏过往,待芬芳徐来,

与她共话漫漫远方。


她,程子璇,从不留遗憾的过去,到满怀希望的未来,从法大的一名法学生,到复旦的一名法律人,朝夕不辍的她,一直在人生的路途中心有所向、追梦前行。年华不腐,岁月不蠹,此刻,让我们一同走进子璇的世界,共同感受其中的夜晚与朝阳。


   “ 一万年太久,

                   只争朝夕。 

830E

830E

830E


Q & A

10682

Q1

Q1:为什么选择这四个字“只争朝夕”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是否体现了师姐对自己的要求和自我定位?

A: 我同这四个字的遇见其实很偶然,是我上学期在律所实习的时候合伙人对我的期望,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时间流逝就像指间砂砾一般。人生短短数十年,我们争不到万年的永恒,就只能珍惜这早早晚晚的时光。2018年,有很多名人过世,从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再到评论家李敖、主持人李咏,我们都可以感受到时间不等人的道理。未来两个字太过遥远和不可知,我们能抓住的,只有眼前的朝暮。利用好眼下的每分每秒,未来的每时每刻才不会留有遗憾。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Q2

Q2:在社团工作和学习生活产生冲撞时,师姐会不会压力过大,又是如何处理的?

A: 首先讲述一下我个人的情况,我参加的社团一个隶属院会一个是校会,工作没有那么繁重,重点是有自己的兴趣在,感受到压力的情况很少。

其次我想说明一点,当你步入大学的那一刻,就要清楚明白自己每一阶段应该做什么事。刚刚走进大学的校园,面对不是特别繁重的课业和工作,就可以用较多的精力把社团工作做得丰实优秀,随着学习内容逐渐艰深晦涩,建议师弟师妹们最好不要过度沉湎于课余活动中,留出更多可支配的时间去充实自己的学科体系、拓展自己的学术天地。最好的利用,从不是大量地向目标抛售时间,而是找准不同时期目标的侧重点,准确而有效率地走好每一步。

       很多时候,我们选择社团是为了拓展自己的爱好和兴趣,但生活并非全然依着“喜欢”任性而为,无论是学习、社团还是实习,我们都要分清楚什么是眼下最重要的事,只有当主线确定下来,我们才可以在一条笔直行进的道路上采撷周边的惊喜。所以与其在为过重的压力而唉声叹气、郁闷惆怅的时候,不如确定好自己心中最重要的方向,多多结识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且陪伴且成长。

Q3

Q3:师姐平时生活中的兴趣爱好是怎么样的?是和校园工作(比如新闻、写作、文艺)类似的领域吗?


A: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在校园工作中选择文艺部、新闻中心等部门,也是我的日常爱好在课余生活中的体现。文学或艺术性的事物总是比较容易走进我的生活:做手账记录生活,古风拼贴圆一个穿越的梦,和笔友书信往来,一个邮戳、一张明信片、一次“进城”的短途旅行,每一天都值得纪念。

这些清新文艺的小事,与其说是爱好,不如说是习惯。它们在很多时候让我的生活能够停下来,静下来,然后慢慢沉淀。

 

F96A

Q4

Q4:师姐参加市创项目的初衷是什么?在这期间有什么感想?

A: 很多时候我们选择一个任务或从事一项工作,并不是出于功利性的打算或者兴趣的引导,只是冥冥之中脑海里有个声音告诉你,你应该去尝试一下,去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去拓展更宽的领域。我当时是和一个商院的朋友一起做项目,在这期间,我逐渐体会到了法学和经济学的相互交融交叉,不仅对经济这一领域加深了解,也对自己所学的法律思维和法律思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最初内心不期回报的时间和精力,也在成果显现的时刻体现出了价值。虽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是理想主义者用以振奋人心的话语,但其中有一个道理我们不可否认:只要用心耕耘,必定会有收获。一次创业项目的体验,不管当初的结果有没有达到我一开始的诉求,我都丰实了自己的生活,跳出“舒适圈”,认识了更多优秀而值得信赖的朋友。我们去尝试去创新,结果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过程中积淀的情分和经历。

Q5

Q5:在你参加的项目活动创作中有很多关于残疾人、文化的探讨,师姐当初选这些主题时是临时起意还是有自己的目的?

A: 大学时期的学业永远不是高屋建瓴,而是要脚踏实地地去感受生活。而法学,则赋予了我们更多观察的思维和视角。在选择项目的主题时,一般需要预先参考研究一些社会热点选题,但是选择这类项目最为关键的地方是提出改善建议而非仅仅停留在研究的表层。出于个人兴趣,我把更多注意力放在了文艺方面的内容,会着重关注文化产业的整改和保护问题。从故宫文化周边,到杨梅竹斜街、南锣鼓巷以及古色古香的老北京胡同,我和队友们一边走访调查,一边实地感受中国原汁原味的传统文化,在拍照记录的同时去了解每一种文物背后的故事。

我们在研究每一个文化项目的时候,在实地走访体会文化底蕴的同时也不妨尝试去提出一些改进建议,类似胡同重生计划,把一些古风古貌的事物在现今现代化的浪潮中更加完美地应用和保护起来,让每处景区都形成其独特的吸引游客的模式,在进行商业活动的同时也能够体现景区本身的历史文化和中华传统的风味。

文化如此,万事皆然。就像赵文彤老师说的“大学是一个空间,而不是一条道路”,进入大学本就不是为了重复高中的伏案苦读,而是督促我们从书本海中走出,去接触这个社会,去听、去看,去形成自己的见解。

Q6

Q6:参加这么多中外比赛,师姐觉得自己最印象深刻的事和最重要的收获分别是什么?

A:  我脑海中最印象深刻的是首次模拟法庭的经历。当时小组赛的时候我们就抽到了北大,原本已经觉得希望很渺茫,但没想到破釜沉舟的一击也为我们带来了胜利,最后摘得桂冠。夜晚大家趁着兴奋劲一起走上武汉长江大桥,江风徐徐,灯火阑珊,夜色静谧,徒留来往的车辆,和桥上的我们。就如同海平师兄所言“在这个时间这个地点跟这些人在一起,这一生恐怕就这一次了”逸夫5064备赛的晚上,武汉光谷三四点的凌晨,决赛场为中国政法大学代表队而响起的经久不绝的掌声,每一个心生澎湃的时刻都太值得珍惜。

       生活嘛,鲜有人能陪你走完全程,但在那些特定的时刻,在那些特定的地点,那群特定的人一起去为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一起拥有过的拼搏的、不计代价的日子一定会是到了七老八十想起来还会热泪盈眶的时光。

 

10682

Q7

Q7:在大学之前师姐对自己的专业和未来有过怎么样的憧憬?而现在师姐对自己即将到来的硕士未来有什么期待?有没有曾经在法大没实现希望在复旦完成的心愿或者目标?

A: 我高中时期学习的是理科,所以当时预想的专业大多是理工类了,譬如软件工程。和法律,其实是阴差阳错的一次邂逅。但是随着不断的深入接触,我也渐渐感受到了法学的魅力所在,也算是走过了相识、相知、相爱的过程,成为一个“法律人”。

在我即将到来的硕士生涯中,我希望能够在综合大学参加更多其他学科的前沿讲座,在自己还能够拼搏奋斗的时候,多去了解新的知识和观念,去感受各式各样的学术盛宴,也算努力提升个人的能力和综合素养吧。

Q8

Q8:请师姐对刚刚走进大学象牙塔、还没有什么人生目标和信念的新生们说点心里话。

A: 任何事情、任何道路都是由其大方向决定的。从你踏进法大校门的那一刻,你不同于前十八年的崭新人生将会正式开启。忙碌之余不妨问问自己:我想用四年的时间成为什么样的我?哪怕只是一个模糊的答案,也请给自己一条不用清晰但有方向的主线,在这个主线附近,去不断地尝试、不断地努力,充分利用大学的空间让自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我们的人生,都是从模糊慢慢走出清晰的,当你还不明白自己未来如何的时候,就先让自己变得优秀,当你想要的机会来了,你便有资本和能力去抓住它,那时你会很感谢过去的自己,“谢谢他的努力,让我成为了现在的我”。

与其为不重要的过往劳心伤神,不如在心中开辟出一片梦不落的雨林,心之所向,素履独往,不辍朝夕。

 

25468

8770


 

 

编辑| 刑司新闻中心 杨龙

审核| 刑司新闻中心 李帅

 



Copyright © 2018-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    京ICP备05004617-3

  • 微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