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学工 >> 党团学工 >> 正文

研究生第二课堂:学术思想与规范的养成—“社会保障专业研究生读书会” 2024年第1期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4-01 阅读数:

2024年3月22日上午8:30—11:00,2024年第1期社会保障专业研究生读书会在研究生院教学图书综合楼0315教室举行,本次读书会围绕“人类认知误区及其纠正”的主题展开,张永理老师主持,由刘民昊与钟文迪两位同学主讲。

第一位主讲者刘民昊同学分享了由罗马俱乐部(Club of Rome)组织的由德内拉·梅多斯(Donella Meadows,1941--2001)等学者合著的《增长的极限》(Limits to Growth,1972)一书。该书1972年初版,在1992年、2004年等经过多次修订,内容变动较大。关于该书的中文译本,有学者于树生翻译的《增长的极限》(商务印过书馆,1984年版)和李涛、王智勇以2004年版英文原著为基础翻译的《增长的极限》(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年版)。本次读书会采用的是该书最新版2013年的中文译本。

刘民昊同学的分享主要如下:《增长的极限》以整个世界为对象,研究世界人口、工业发展、污染、粮食生产和资源消耗五种因素之间的变动与联系,利用计算机模型,模拟出人类、全球经济和对地球的影响的可能路径,探讨地球承载能力以及人类社会发展是否存在极限。该书主要论点:一是人口增长、工业发展、环境污染、粮食生产和资源消耗等五个因素相互影响最终影响经济的发展;二是技术的进步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且技术进步本身受到资源约束;三是在现有情况下,如果不采取措施人类社会发展将很快触及增长的极限,必须采取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使得世界发展达到平衡状态。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人类必须提高穷人的消费水平,同时减少人类的生态足迹。必须要有技术的进步、人的转变以及长期规划的视野、超越政治疆界的更高的尊重、关切与分享。

这本书曾因其论点与当时学界流行的“经济增长热”相左,“冒天下之大不韪”而引起激烈争议。但是几十年过去,该书一版再版,人们也逐渐认识到其价值,重新审视经济增长的后果,探寻可持续发展之路。该书是挑战现有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的必读之书,是系统思考的典范之作。

关于阅读启示,刘民昊同学的感悟有:一是学会批判性思维。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学界就开始注意经济增长的理论研究,经济书刊中鼓吹加速经济增长的文章汗牛充栋。在这样的背景下,该书作者却在思考“增长是否存在极限”这一问题,并对大众普遍认同的“经济快速增长即为社会的繁荣”观进行了批判,体现了作者敏锐的洞察力、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反省式批判性思维。

二是学会系统性思维。该书分析问题非常全面,对社会发展的五大因素(人口、工业发展、污染、粮食生产和资源消耗)的分析十分深入,准确把握了五大因素之间的联系,研究模型的设计与量的选取过程均经得起推敲。

三是学会图文并茂的写作风格。有时候清晰的表格与矢量图比大段枯燥的文字论述更具说服力。尽管该书论证过程中运用大量的数学知识,但是作者画出了清晰的变化曲线,简单易懂,在论证科学性的同时注重可读性,这一点值得借鉴与学习。在写作时可以参考该书中采用的理论与模型,将其融会贯通到社会保障有关问题的学术研究中。

张老师在点评中重点作了如下补充:

一是从学术研究层面来说,这本书属于未来学研究著作和前瞻性研究。它的时代背景、政策背景和社会背景是:二战以后的西方国家经过20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和黄金发展时期,社会物质财富非常丰裕,以一次性消费为显著特征的过度性消费成为社会风气,当时社会主流意识和大多数个体人认为地球的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很多地方的人们过着一种近乎竭泽而渔的生活并且视之为理所当然。到了20世纪70年代后初期,随著亚非拉国家民族独立浪潮的兴起、欧佩克国家的新石油政策和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的对立与冲突等,造成了西方社会经济的滞涨局面。石油危机、经济滞涨、贫富差距拉大、环境污染严重、人口增长与20多年黄金发展时代的终结对当时的社会造成很大的冲击。在此背景下罗马俱乐部组织专家发布了《增长的极限》的这本对人类发展进行系统反思的研究报告。这本书出版之后影响非常大,陆续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多次再版,发行近千万册,也成为很多国际组织和国家制定政策的指导思想、行动理念和基本依据,更是当今流行的低碳经济、人类可持续发展、气候危机、环保运动、生态社会主义、绿党、环境友好型社会、粮食安全、土地安全等理念与政策的理论根源,一些国家的中小学教材与教科书也充满了饱含本书中观点的大量内容,同时也是很多好莱坞科幻电影的灵感来源与取材热点。

二是在学术研究和论文写作方面,这本书对我们的启示,除了刚才刘民昊同学说的以外,还有以下几个方面非常突出:

第一、反思与批判的立场,批判增长崇拜立场与思想,体现了作者敏锐的洞察力和批判性思维。在当时西方社会一片繁荣的社会氛围中提出了“增长的极限”这一极具原创性与颠覆性的观点,即社会上对增长的不懈追求是对的吗?对人类社会的未来是有益的吗?进而对国家与社会关于增长的现有政策及其背后的思维定势与行为方式进行反思,特别是反思和质疑增长等于进步、等于发展或等于繁荣的立场,这种问题意识是开创性和颠覆性的,为我们的学术研究提供了一个范本。在突破思维定势上,质疑“经济增长=发展?=进步?=繁荣?=成功?=收获?=提高?”“可持续=零增长?质疑增长=否定增长?”在此基础上,作者认为,增长具有两面性:过冲的后果,正反向都有。增长不等于发展和进步,增长有可能带来好的一面,也可能带来不好的结果。增长不是无限制地索取资源为人类社会服务,有些增长是不可持续的,甚至会导致人类社会崩溃。进而反思地球的承载能力有无极限?人类社会的发展有无极限?随后明确提出了“增长极限”这一核心概念。作者还认为,很多人对增长的看法基于传统的错误认识,加剧了社会走向崩溃的步伐。经济增长不能确保人类福利的改善。人类社会的未来有赖于可持续发展。

第二、对有关核心概念和提出的新概念的精确界定及其内涵的阐释,体现了作者的严谨态度与研究规范。作者关于“极限”一词的含义既是指地球承载能力的极限,同时也是指人类社会发展的极限。这种极限的表现主要有人口爆炸、粮食短缺、耕地减少、资源枯竭、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环境污染严重、生态足迹负面影响越来越大等方面。作者提出了诸如增长超出合理限度的“过冲”(overshoot,走过了头)、“指数型增长”(几何级)等来解释新现象、新问题,目的是让世人用系统的观念反思正在实施的政策、制度和正在进行的社会活动及其背后的理念与思维。对核心概念的界定和解释通俗易懂,有的采用比较的方法便于读者抓住其论述的核心思想,减少理解上的误差,如可持续≠零增长、质疑增长≠否定增长等,通过科学论证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

第三、论证过程中的研究方法运用。主要包括:(1)系统分析的方法,从人口、生产力、资源、气候等多个角度论证其观点,避免了片面性;(2)充分运用world3模型这种新方法进行分析,并且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对策;(3)在论证过程中,充分运用数据、图表、模型等方式为论点奠定坚实的论据来源,指标体系的运用使得该书的论证翔实充分。

第四、在标题与文风方面,全书标题言简意赅,概括性强。文风朴实,论点清晰,论据充分,可读性强。语言表述留有余地,对读者的误解和反对者的曲解给予积极、客观的回应。在很多问题上,只是提出问题和对问题进行思考的方向,让读者自己去思考和寻找答案。

第五、作者站在全球化和全人类的立场上分析现实和预测未来的发展,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人文情怀。无限制地增长是索取资源的增长,也是不可持续的增长,如此人类社会必然走向崩溃。人类的未来不是命中注定的,而是取决于人类的选择。唯有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家庭以及个人改变传统的错误认知,并且通过共同努力和通力合作,才有可能有效缓解或挽回“过冲”造成的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崩溃局面,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位主讲者钟文迪同学分享了美国经济学家朱利安·林肯·西蒙 (Julian Lincoln Simon,1932--1998) 的《没有极限的增长》(The Ultimate Resource,1981)一书。该书1981年初版,1996年增补本出版(The Ultimate Resource 2,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6),内容有非常大的变化。1985年四川人民出版社有《没有极限的增长》中文译本。学者王长江、李园根据该书1996年原著增补本翻译的全译本《没有极限的增长:人类在地球上究竟是怎样的处境》由重庆出版社2022出版。本次读书会采用的是该书最新版即2022年的中文全译本。

钟文迪同学的分享主要如下:《没有极限的增长》主要从资源、人口和资源与人口关系共三大部分进行论述。在第一部分,作者开头直接就对“资源有限理论”进行抨击,他认为该理论是缺乏证据的,作者以相对工资作为标准,认为现在比以往反而拥有更多的资源;除了在成本上抨击资源短缺的理论外,作者又从技术角度出发提出了不同观点:他认为对自然资源的总量的计算,从技术上是难以实现的。第二部分是关于人口的内容,作者抨击的观点是“人类在未来只有立足之地”的观点,作者从历史规律出发分析,认为人口的增长是有规律的,不会无限制地增长,同时呼吁我们应该树立一个正确的人口的价值观。最后一部分主要是关于资源与人口间关系的内容。作者认为资源短缺的影响并不大,首先价格只是相对上涨,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有限;其次是一种物质的相对短缺都会导致它替代品的出现;再有是任何一种物质匮乏的现象都是缓慢表现出来的,人类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去调整;最后是社会的发展、技术的提高都有助于解决资源紧张。

关于该书的启示,钟文迪同学的分享如下:一是该书的标题醒目简洁、画龙点睛。《没有极限的增长》(The Ultimate Resource)直接就是对另一方观点《增长的极限》(The Limits to Growth)的反驳作为标题,清晰地表明了全书与作者的基本立场,启示内容也是紧紧围绕这一论点展开的,逻辑清晰明了。

二是在研究方法上,全书充分运用批驳性论证方法,先对现有的作者认为错误的理论进行反驳,在反驳过程中自然地引出自己的观点。如他在批判“人口爆炸论”的过程中,先是直接明了地否定了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并在论证过程中引出了自己的观点:人口并不会无限地增长,人口增长是有规律的,已知的谋生手段使世界人口增长到一定规模后,人口增长就会受到限制,不会再继续增长而接近停滞。

三是是学术观点的创新。书中的许多观点都与主流观点和传统认识截然不同,具有许多创新、独特的观点,如我们现在使用资源是否会牺牲后代的利益这个问题,作者认为我们的后代并不会比我们拥有更少的资源,相反资源在我们的后代中将会更加便宜,更容易得到,这种观点与论证令人耳目一新。而且,作者通过图表、数据、历史文献等强有力的论据,构建了一套完整的论证逻辑,大大提升了这些全新观点的说服力和可信度。

四是独有的人文关怀。作者认为评判最佳人口规模或最佳人口增长率的标准并不在于人均收入水平,预期寿命、健康水平是更重要、更有说服力的衡量指标。他认为穷人的生活也是有意义的,他们之间同样存在着美好的感情和事物,我们要关注“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 

张老师对于该书的点评内容,简要归纳如下:

一是关于学术研究中的真问题与伪问题、真科学与伪科学的问题。作者长期依据历史事实和通过科学分析发现,很多学术型学者、政府、国际组织、公众认为的社会问题既没有历史数据,也没有经过科学证明得出的耸人听闻的结论,虽然听信者众,但是实际上属于虚构的伪问题、伪学术,并且社会危害极大。有的披着科学的外衣进行反科学、伪科学的研究,有的甚至通过媒体营造、道德直觉得出所谓的“科学”论断(如对资源节约、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资源的国际掠夺等的肤浅论断),这些基于科学的无知和救世主的热情进行的舆论狂热、社会运动与宏观决策都是危害极大的甚至是灾难性的。品味、价值观、道德判断、宗教情怀、公众感觉等方面的因素不应该成为科学研究的阻碍。阻止世界发生变化、让世界回到过去的状态是违背人类发展的方向的,是一种倒退。我们不需要担心物理垃圾,我们应该担心的是智力垃圾。公众的感觉并不是科学论证,真正的科学不仅是我们对抗危险的最佳保护,也是我们取得进步的最佳前景,更是挑战人类能力和精神的来源之一。真正的学术研究首先要善于发现问题的真伪、科学的真伪,不从众、不随大流、不人云亦云,通过数据、实证和长时段的研究得出自己的观点,坚持这一点在学术研究中至关重要。

二是作者坚定的立场和勇于反权威、反主流的无畏精神。作者坚定地站在威廉·莎士比亚、大卫·休谟、威廉·配第、亚当·斯密、约翰·密尔、米尔顿·弗里德曼、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冯·哈耶克的学术立场,是他们思想的坚守者和自由市场理论的捍卫者。对世界银行、著名智库和美国的国务院、国家科学院、国际开发署、中央情报局和美国环境质量委员会,以及著名学术型经济学家、公众意见领袖、美国前总统等的观点进行质疑和反驳,如对人口学家马尔萨斯、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Jimmy Carter)、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和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萨缪尔森、华西里·列昂惕夫(Wassily Leontief)、简·丁伯根(Jan Tinbergen)、詹姆斯·米德(James Meade)等在关于人口增长对粮食和自然资源供应的影响问题的错误观点进行批判,进而认为他们的观点误导公众、诱使政府做出错误决策,政府的错误决策又造成政府不应有的干预(政府干预的形式如制定环境法规、安全要求或保护条例等),而官僚与政客借口为大众谋福利的机会编造各种理由为自己谋取私利,同时成立政府机构如成立能源部并且以能源保护的名义非法的价格操纵、政府管控破坏自由市场,有的企业等也利用国家政策制造大规模骗局,这些都容易使社会恐慌情绪蔓延。政府的过度控制、不当控制和价格操纵等做法,实际上政府成了问题制造者而不是解决者,因此,如果危机真的发生了,那么罪魁祸首就不是人口增长或自然极限,而是人类制度。作者坚定维护自由企业制度、自由市场体系,反对各种形式的价格管制与价格垄断。因为,政府和社会对经济自由、尊重产权、公平合力的市场规则的尊崇是自由社会及其持续良性运行的关键要素。

三是旗帜鲜明地用翔实的数据和众多实证的例子批判错误的、流行的、危害社会的各种观点。例如:(1)反对短缺时代、稀缺时代(自然资源)的提法。(2)批判自然资源有限论、能源会计理论、能源末日论及其对政策的误导性。(3)抨击人口增长造成饥荒、人口增长是发展的绊脚石、人口增长是一种负担与罪恶、人口增长是产生或增加污染的罪魁祸首、人口增长是滋生战争的重要根源、人口增长会拖累经济发展恶化环境和使得能源状况恶化以及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是对立关系等诸多流行很广、信众颇多的陈词滥调。造成饥荒的不是人口增长而是不合理的制度(如政治压迫、社会不公等)。马尔萨斯的两个增长率的假设理论即人口呈指数增长和粮食呈算术增长是错误的。过去几个世纪世界人口增长迅速走向无限和毁灭的推断是毫无事实依据的,这种假想效应也被社会发展所证伪。(4)几个世纪以来悲观论者几乎所有的预测、预言都被证实是完全错误的,与事实都是相反的(如人口爆炸导致粮食减少与饥荒、耕地减少、资源更稀缺等)。(5)对自然资源“已知储量”这一概念的质疑和批驳,它忽略了那些尚未发现的能源,用“已知储量”来衡量自然资源的多少,这就犯了用部分替代全部的错误,让人们徒增焦虑,实际上自然资源无法被测量。批判地球“承载能力”的说法,它是一种概念缺陷、思维混乱。对于人口控制环保主义者宣称的“拯救地球”(save the earth)、“治愈地球”“治愈星球”的流行语,既是人类的自作多情和无知自负,也是个伪命题,甚至会沦为利益集团牟利的工具。地球生病了吗?地球受伤了吗?地球需要我们去拯救吗?地球需要治愈吗?鼓吹“拯救地球”说明这人脑子有毛病或别有用心以谋取私利。(6)批判回归简单的生活和更贴近自然的伪善性、落后性。对于很多人借口能源短缺而推崇的瓦尔登湖式的生活方式,这在本质上是一种类似宗教的品味问题,作为个人可以自发选择这种生活方式,但是它绝对不能成为社会政策。因为很多人向往“简单的生活方式”其经济成本却高的吓人。这种生活方式实际上会耗费我们的时间和精力,减缓文明的进程,削弱我们的经济,其实是一种倒退。因为社会如果遵循能源节约的原则,我们就无法过上现代化的生活了。人类的发展从来就不是依靠节约资源得到的,而是不断开发新技术、新资源得来的。

四是作者认同和提出自己的观点与理论。例如:(1)提出无限增长学说:自然资源的增长没有极限,人类的创造力和聪明才智、人类的科技进步与创新是无限的。资源会越来越充裕。(2)赞同进化论与进步论:与以前的世纪相比,我们选择生活在一个更健康、更整洁的环境中。这个星球更适合人类居住,地球的情况在改善而不是在恶化。人类的生活更有条理而不是更混乱。进化论是人类发展的合理理论,人类社会是在不断进步之中。(3)诱导创新理论:自由市场、人类智慧会根据需求进行创新。(4)经济学的内生增长理论:人类会通过技术创新、开发新能源等解决人类面临的问题,在自由市场、尊重产权、公平规则等的基础上实现内生性增长。(5)人口增长有益论。人口增长、人类寿命延长是人类道德、物质的胜利,人口增长代表着经济的成功和人类的胜利,而不是社会的失败。世界人口的增长标志着人类战胜死亡的胜利。人口增长有益无害,社会的发展需要更多的人口。人口增长带来了人类更多的知识储备和技术人才。人类是环境的建设者、创造者、问题的解决者而不是破坏者。人类倾向于创新而不是破坏。人口增长不是一个难以控制的怪物,它从开始到现在一直没有造成毁灭性的灾难,在将来也不会摧毁我们人类自身。从长远来看,无论以哪种方式,人口规模都会根据生产条件进行调整,而不是成为一个无法控制的怪物。人口增长有自己的规律,人类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增长方式的。人口增长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如拉动经济发展、壮大范围经济即规模经济和创造新资源、新财富等)、社会效益(如交通、通信、医疗的改善等)、智慧收益(如带来新知识、新技术、新发现、新思维、新工具、想象力和更高的生产力等),在一个自由的社会里,人口增长会带来更多的发展。更大的人口规模与更多的知识与生产力相互关联,因为它有更多潜在的发明者和新技术的应用者。几千年来,如果人口从未增长,就不可能有文明和科学的发展。人口、文明和环境变化的增长是同时进行的。正如作者所说:总的来说,人类创造的大于人类毁灭的,我们的环境正变得越来越适合人类生存,这也是本书的一个基本主题。我们的环境安全和环境适宜性正在上升。人类的创造力是满足人类需求的最重要的资源。(5)土地的经济重要性正在下降。世界耕地面积不是在减少而是在增加,土地没有极限。知识比土地更重要。现在用战争方式掠夺他国领土是得不偿失的极端愚蠢行为。(6)从经济学的角度对“资源”“有限”“有限性”“稀缺性”等重要概念进行重新定义。作者关于“资源”的定义——应该按照物质能提纲的服务而不是其存储量来定义。关于稀缺性的核心问题不是稀缺性本身,关键是谁来定义稀缺性。相对于自然资源来说,人类才是最稀缺的资源。

五是关于论证过程,作者的反驳式论证过程表现得非常充分,这一点对我们非常重要。很多中国学者做学术研究一个最致命的缺陷就是其研究缺乏论证过程。该书在这方面值得借鉴的地方主要有:(1)在学术研究中,要注意文字表述后面的语义学基础。(2)论证中必须摆脱日常生活中形成的没有科学依据的观念。(3)学术研究要建在科学数据和具体实例的基础上,不能采取隐喻的方式,而反对作者观点的人的一些观点和论证采取了隐喻这种非科学的方式,我们应该警惕和避免。(4)避免循环推理(在推理过程中使用某个命题来证明另一个命题,而另一个命题又被用来证明第一个命题,形成一个循环的推理过程)。(5)避免预言式推理。(6)避免以“人人都同意”“人人都知道”的表述或陈述为基础的论证方式,这实际上是一种舆论操纵方式,不是学理论证。(7)避免自相矛盾、逻辑混淆的自我衍生错误。

六是研究方法。除了前面提及的文献分析方法(大量历史资料)、简明图表、比较分析等之外,还要注意三点:(1)着眼于长期历史的视角重要性的历史的长时段分析法。(2)经济学的方法如价格(范围:原材料、粮食、耕地、水、森林、湿地、石油、能源等)。我们应该采用经济学思维、从长远的角度思考人类发展问题。(3)避免技术工程方法。社会发展问题研究不能套用技术专家、工程师的思维和技术工程方法。因为不正确、不恰当的方法势必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七是关于学术研究伦理。这方面我们要警惕两点:(1)学术研究用语上批判和避免语言暴力。例如,在描述和评价人口增长的词汇中,有“人口过剩”“人口陷阱”“人口爆炸”“人口大爆炸”“人口炸弹”“人口污染”“人口瘟疫”“人口怪物”“人口章鱼”“人口肿瘤”“人口艾滋病”“地球的艾滋”等,这些都是“流行语大师”发明的口头禅,有的甚至是一本书的名称(如《人口爆炸》等)。将人类比作癌症或者其他致命性疾病是长期以来一种常见的修辞。把人类这种物种比作地球的艾滋。这些词汇把人的生命贬低直至低贱到罪恶甚至罪魁祸首的程度。这种语言是别有用心、含有贬义和不科学的。“炸弹”和“爆炸”等术语都有暴力的暗示,“人口污染”“人口瘟疫”等术语表现出对他人的蔑视,描述人类的出生率和爆炸采取同样的口吻,将人口增长视为社会罪恶。从这些词汇来看,好像人类的存在就是一切问题的核心,人类仿佛就是地球上最卑劣的物种。这些夸张的语言与煽动性术语、好像人类本身是这个地球上最丑陋的表征,这些丑陋与侮辱性的语言、用称谓来推理的修辞术扭曲了社会正常的价值观,更是对文艺复兴时期提出的体现人类思想解放的“人是万物之灵”“人是万物的尺度”基本理念的肆意诋毁,是人类文明的倒退。假若没有人类,地球上就充满了和谐与幸福吗?实际上人类生命的价值是最重要的。(2)绝对不能谩骂与自己不同观点的人。与作者观点对立的人中,许多人边缘化、妖魔化《没有极限的增长》这本书作者,使用情绪化的语言甚至用“疯狂”“无知”“低能”“愚钝”辱骂和诋毁他,还有的用政治术语批判作者的理论与观点,都值得我们警惕,要坚决抵制这种行为。用平静的语调说话,用中性语言写作,绝对不能进行人身攻击,用宽容、开放的心态看待对方的观点,营造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和宽松的学术研究环境,以广阔的视野、翔实确凿的数据为证据为学术研究与学术对话的基础,坚持摆事实、讲道理,以事实胜于雄辩推动真理越辩越明。

总之,作者在该书中运用了大量的历史数据来分析,证明人类所拥有的资源是无限的,人类的各方面都变得更好了,更文明了,人类会变得、也正在变得越来越好,整个社会总体上是进步的。对一个问题研究与论证,要站在科学的立场,从历史事实出发,拿出令人信服的证据,不能受感觉、大众、传媒等因素的影响。

图/文 钟文迪

附件1:本期阅读书目使用版本


1、(美)德内拉·梅多斯等:《增长的极限》(2004),李涛、王智勇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2、(美)朱利安.L.西蒙:《没有极限的增长》(1996),王长江、李园译,重庆出版社,2022。


附件2:研究生第二课堂(社会保障专业读书会)介绍


社会保障专业硕士生第二课堂《学术思想与规范的养成——社会保障专业读书会》是在张永理老师指导下,为全日制专业研究生课外开设的公益课程,旨在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术观点与思想、思维逻辑、科学方法和学术研究规范。读书会的方式是学生通过阅读学术名著发现和找到其中的写作与学术研究逻辑,在精读名著之后以课堂PPT展示的方式学习名著中的问题意识(观念)、思维(逻辑)、态度(伦理)、立场、方法、文风(规范)等方面,按照专题形式进行研读,从学术立场、学术观点、内在逻辑、框架设计、材料选择、论证过程、写作风格、研究方法运用及其技巧等方面进行系统探讨,消除目前学术研究中出现的某些想当然、自不知的常识性低级错误,学生在经典著作阅读中获得成长,培养真正具有初步的学术研究和学位论文写作的科学规范与素养技能。

张永理老师自2012年起开设公益性硕士生的第二课堂《学术思想与规范的养成》,由老师开列经典书目阅读清单,并且每半年更新一次阅读书目清单内容,在春季、秋季持续开设,学生根据书单的安排,每2周举行一次,每年16-20次。每次由1-3位学生线下根据阅读要求主讲所读名著,介绍名著内容及其对学术研究方面的启示,随后老师逐一进行点评并且补充完善。至今一共举办130多次,期间由于新冠肺炎病毒疫情防治政策和老师出国访学有过短暂中断,2023年初新冠疫情结束后恢复读书会活动。


学院动态
通知公告
学术科研资讯
Baidu
map